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鈦白粉行業的持續協調健康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推進能源綜合利用,規范鈦白粉行業投資行為,制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貫徹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同時根據國家發改委指示精神以及行業現狀,聯合相關企業,促進新工藝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大力推廣節能降耗措施,促使生產企業不斷改進生產經營管理,提高鈦白粉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積極鼓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經濟合理地綜合利用各項能源,降低鈦白粉生產能源消耗,逐步淘汰高能耗鈦白粉生產裝置,使鈦白粉行業實現科學可持續發展,中國涂料工業協會承接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鈦白粉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標準》標準的制訂任務。在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的指導下,由中國鈦白粉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具體負責標準的起草工作。
此標準根據國內鈦白粉生產企業現狀,從生產實際的管理、控制水平出發,依據GB/T2589-2008《綜合能耗計算通則》規定的計算方法,把消耗能源品種統一折算為標準煤,進行計算后制定。本標準現已通過標準處審核,經編制組討論后形成標準征求意見稿,現對鈦白粉行業公開征求意見。
聯 系 人:魯文輝
聯系電話:010-62253382 / 18201678732
電子郵箱:TLYLB@163.com
征求意見截止日期:2015年7月10日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
2015年6月10日
鈦白粉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
The norm of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s of titanium dioxide
(征求意見稿)
前 言
本標準的第4.1條、4.2條和4.3條為強制性的,其余為推薦性的。
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提出。
本標準由本標準由全國能源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涂料工業協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楊淵德、郭欣榮、邱健亭、劉長河、邢繼鈺、和奔流、黃寶峰、徐興榮、周曉東、褚立峰、劉杰、魯文輝。
鈦白粉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硫酸法和氯化法生產鈦白粉單位產品能源消耗(簡稱能耗)限額的技術要求、統計范圍和計算方法、節能管理與措施。
本標準適用于硫酸法和氯化法鈦白粉生產企業單位產品能耗的計算、考核,以及對新建項目的能耗控制。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標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標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1.1 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
GB/T 1706-2006 二氧化鈦顏料
GB/T 2589-2008 綜合能耗計算通則
GB/T 12723 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編制通則
3 術語和定義
GB/T 12723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鈦白粉生產界區 the production area of titanium dioxide
從鈦原料(鈦礦、鈦渣、天然金紅石、人造金紅石等)、硫酸或氯氣等原材料和蒸汽、水、電、天然氣等能源經計量進入生產工序開始,到鈦白粉成品包裝運送至倉庫的所有工藝過程。由生產系統、輔助生產系統和附屬生產系統三部分組成。
3.2 鈦白粉產品綜合能耗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itanium dioxide
報告期內,鈦白粉生產界區內,用于生產實際消耗的各種能源總量
3.3 鈦白粉生產單位產品綜合能耗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s of titanium dioxide
以單位產量表示的鈦白粉產品綜合能耗。
3.4 硫酸法 processing by sulfuric acid
指以鈦鐵礦或高鈦渣為原料,用濃硫酸進行酸解反應得到硫酸氧鈦,經水解生成偏鈦酸,再經鍛燒制得鈦白粉的工藝。
3.5 氯化法 processing by chlorination processing by sulfuric acid
指以含鈦的原料,如天然金紅石、人造金紅石或氯化高鈦渣等與氯氣反應生成四氯化鈦,經精餾提純、氣相氧化、氣固分離得到TiO2的工藝。
4 技術要求
4.1 鈦白粉單位產品能耗限定值
現有鈦白粉生產裝置單位產品能耗限定值應符合表1的規定。
4.2 鈦白粉單位產品能耗準入值
新建或改擴建鈦白粉生產裝置單位產品能耗準入值應符合表2的規定。
4.3 鈦白粉單位產品能耗先進值
鈦白粉生產裝置單位產品能耗先進值應符合表3的規定。
5 統計范圍和計算方法
5.1 統計范圍
5.1.1 鈦白粉綜合能耗主要包括生產系統能耗,輔助生產系統能耗和附屬生產系統能耗。
a)硫酸法鈦白粉生產系統
指從鈦鐵礦、酸溶性鈦渣、硫酸進入生產開始,經過酸解、凈化、濃縮、水解、水洗、煅燒、表面處理、汽流粉碎等主要過程處理,最后包裝成成品運送至倉庫的所有設備及工藝過程。
b)氯化法鈦白粉生產系統
指鈦原料(天然金紅石、人造金紅石、氯化鈦渣、鈦精礦)、石油焦在氯化爐中于氯氣或氧化返回氯氣進行反應生成四氯化鈦,四氯化鈦經過提純精制制得精四氯化鈦;精四氯化鈦與高溫氧氣氣相氧化制得二氧化鈦半成品;二氧化鈦半成品再經過后處理包覆、水洗、過濾、干燥、氣流粉碎有機包覆,最終包裝成產品入庫得所生產過程;系統也包括氯化收塵渣、廢水的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過程。
c)輔助生產系統設施用能
包括為生產系統服務的工藝過程、設施和設備,主要為供電、機修、供水、供氣、供熱、制冷、儀修、照明、庫房和廠內原材料場地以及安全、環保、節能等設施的能源消耗。
d)附屬生產系統能耗
包括為生產系統專門配置的生產指揮系統(廠部)和廠區內為生產服務的部門和單位,主要為調度室、辦公室、操作室、控制室、休息室、更衣室、澡堂、中控分析、產品檢驗、維修工段等設施的能源消耗。
5.1.2 回收利用鈦白粉生產界區內產生的余熱、余能及化學反應熱,不計入能耗中。供界區外裝置回收利用的,按其實際送出的能量從本界區內能耗中扣除。
5.2 計算方法
5.2.1 綜合能耗的計算應符合GB/T2589中的規定。
5.2.2 本標準將GB/T 1706-2006中規定的R(待討論)型鈦白粉合格品,指定為鈦白粉基準產品。其它規格的鈦白粉產品產量按照附錄A提供的折算系數折算成鈦白粉基準產品產量。
5.2.3 各種能源的熱值折算為統一的計量單位千克標準煤(kgce)。各種能源的熱值以企業在報告期內實測的熱值為準,沒有實測條件的,采用附錄A或附錄B給定的各種能源折標準煤參考系數進行折算。
5.2.4 鈦白粉產品綜合能耗(E) 等于生產過程中消耗的各種能源總量,減去向外輸出的各種能源總量,數值以千克標煤(kgce)表示,按式(1)計算:
6 節能管理與措施
6.1 節能基礎管理
6.1.1 企業應按照GB/T 15587的要求,設立專門的能源管理機構,建立能源管理制度,落實管理職責,明確能源管理方針和定量指標體系,并完成以下能源管理的主要環節:
a) 能源規范及設計;
b) 能源輸入;
c) 能源轉換;
d) 能源分配與傳輸;
e) 能源使用(消耗);
f) 能耗分析與評價;
j) 節能技術進步。
6.1.2 企業應定期對鈦白粉產品單位能耗進行考核,并把考核指標分解落實到各基層部門,建立用能責任制度。
6.1.3 企業應按要求建立能耗統計體系,建立能耗測試數據、能耗計算和考核結果的文件檔案,并對文件進行受控管理。
6.1.4 企業應根據GB 17167的要求配備能源計量器具并建立能源計量管理制度。
6.1.5 鈦白粉生產企業綜合能耗的統計、核算應執行相關的國家標準,核算規程由企業專業部門完成。
6.2 節能技術管理
6.2.1 加強設備運行管理
企業應使通用設備達到經濟運行的狀態,尤其是高耗能設備一定要符合設備和工藝運行要求,力求科學合理,避免明顯設備效率不高現象的出現。
6.2.2 嚴格工藝操作的管理
定期對生產現場進行檢查,確保崗位操作嚴格按照《崗位操作規程》進行操作,保證產品質量,嚴禁跑、冒、滴、漏現象的發生,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收率。
6.2.3 節能技術措施
a) 采用先進技術,提高鈦的回收率。
b) 提高設備運行效率(真空結晶、濃縮、水解、帶干或汽粉等),提高蒸汽的利用率。
c) 完善回轉窯系統,降低進窯物料的水分,提高天然氣燃燒效率,降低噸鈦白粉天然氣消耗。
d) 重視低溫位余熱的充分回收利用,降低能源消耗。
e) 對生產過程中的化學反應熱回收利用降低能源消耗。
f) 對生產過程中的耗能設備采用先進技術提高熱效率。
6.2.4 耗能設備管理
a) 企業應提高電機系統通用設備的能效,用高效節能設備替代高耗能設備。大的電動機采用變頻電機電動機,減少無功消耗,電機額定運行在75-80%最適宜。
b) 企業應提高變電和配電設備的能效,配電變壓器的能效應達到GB20052節能評價值的水平。
c) 企業應提高照明系統的能效,電光源及鎮流器應選用能效值達到相關能效標準節能評價值的產品。
d) 生產過程中高耗能的預熱器應該選擇熱效率高的產品,注意選擇保溫性能優良的保溫材料或隔熱材料。
6.3 監督與考核
企業應加強能源計量管理,規范能源計量行為,按規定對計量器具進行監督檢查,同時,加強能耗考核,強化節能意識,定期對企業進行能源審計和能效對標。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各種能源折標準煤參考系數表
A.1各種能源折算標準煤參考系數
各種能源折標準煤參考系數見表A.1。
表A.1各種能源折標準煤參考系數表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各種耗能工質折標準煤參考系數表
B.1各種耗能工質折標準煤參考系數
各種耗能工質折標準煤參考系數見表B.1。
B.1各種耗能工質標準煤參考系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