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首座跨海高鐵大橋——福廈高鐵泉州灣跨海大橋主橋成功合攏了,再過一個多月,待主橋兩邊的海上引橋也合攏后,整座跨海大橋將全部貫通。
大橋采用了貝殼形曲線橋塔,護欄設計為波浪形,寓意為“泉州作為福建省經濟第一強市、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及當時的東方第一大港”,將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契機下,揚帆起航,重現海上貿易和世界大港的輝煌。
泉州灣公路和鐵路雙子星平行大橋,均采用了“自主創新長效防腐涂層體系”,打破了國外品牌基于傳統涂層材料和涂裝體系防腐和耐久性的技術路徑慣性依賴,納米及石墨烯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30年跨海橋梁超長防腐壽命。
泉州灣公路跨海大橋和鐵路雙子星平行大橋橫跨泉州灣水域,屬于海洋性環境,氯離子、氧氣、水汽、紫外線照射等腐蝕性介質活躍,氣候、風浪、水質等多種天然因素都會對結構造成損傷,根據現場的實際 腐蝕環境和標準 ISO12944 -2判定,所處的腐蝕環境為重腐蝕C5等級,屬于高濕度、高含鹽度 的海上區域和侵蝕性惡劣大氣腐蝕環境。
泉州灣公路跨海大橋采用電弧噴鋁防腐蝕技術,并選用納米技術的超耐久聚氨酯面漆,2019年,交通部在視察全國的跨海大橋后,對泉州灣跨海大橋的完整、靚麗如新的涂層防護提出積極贊揚; 2021年,信和新材料派出NACE CIP3(美國防腐工程師協會認證)涂裝專家對大橋進行了涂層勘察,結論是:
整體漆膜完整、平滑,無起泡、無開裂、無剝落現象,主體構件無銹蝕,且涂層的附著力無明顯的下降,涂層能為橋梁鋼結構提供優異的防腐保護。
泉州灣跨海高鐵大橋設計標準為100年,解決海洋對大橋的腐蝕問題,是設計跨海大橋的一大難題,為了實現橋梁耐久防腐和減少維護的目標,必須找到一種新材料。石墨烯是最重要的二維片層材料,被譽為21世紀的新材料之王,石墨烯在涂料行業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樹脂與鱗片狀填料復合技術對涂層防腐性能提升的極限,經驗證石墨烯的添加賦予涂層更好的耐磨性、耐腐蝕性、耐沖擊性能和穩定性,涂層附著力強、二維片層結構使涂層致密穩定,能有效隔絕各種腐蝕介質的侵蝕。另外,石墨烯技術鋅粉底漆極大提高了涂層的耐鹽霧腐蝕性能,同時可以通過降低鋅粉用量,提升鋅粉利用效率來達到預期耐腐蝕性而節約資源,造福于社會,石墨烯鋅粉底漆技術正挑戰改變全球鋅粉涂料防腐產品的技術標準。
早在2017年,由六位院士等擔任顧問專家團的“石墨烯防腐涂料應用推進工作組”在北京成立。院士專家團由薛群基院士任組長, 其目的是結合各方面力量,把石墨烯防腐涂料產業做大做強,打破我國高端防腐涂料市場被外資壟斷的局面。石墨烯防腐涂料可以實現嚴酷海洋大氣環境下長效防腐和功能化、輕量化及環保性的統一,比傳統防腐涂料防腐性能提高3-10倍以上,“石墨烯重防腐涂層體系“是泉州灣跨海高鐵大橋量身定做的防腐鎧甲,同時解決了大型橋梁鋼結構工程中涂層體系開裂風險等問題。
業內統計顯示,由于國內橋梁主體鋼結構防腐涂裝體系防腐年限一般在15年以內,部分附屬結構鋼構件在3—5年內即會出現涂裝起泡剝落現象而需重新涂裝。鐵路干線及高速鐵路具有運載量大、高速列車行車密集、施工窗口時間短等特點,鋼結構涂裝維護(修補、清除、重涂)操作困難、成本高昂。因此在設計時需要考慮減少對高鐵橋梁的維護,由于納米級石墨烯的片層結構層層疊加、交錯排列,在涂層中形成‘迷宮式’屏蔽結構,構成一道屏蔽阻隔,可以有效抑制腐蝕介質的浸潤、滲透和擴散,延長腐蝕介質的滲透擴散路徑,從而提高涂層的防腐能力和使用壽命。同時,石墨烯重防腐涂裝體系為跨海大橋建設帶來顯著效益。以泉州灣跨海高鐵大橋為例,采用“石墨烯重防腐涂裝體系”,按照30年的設計涂裝壽命,100年內只需涂裝4次,可節約投資45%以上,近5000萬元。
信和新材料作為民族涂料企業代表,一直通過技術創新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石墨烯重防腐涂料 還廣泛應用于高鐵站、核電、超高層建筑及能源化工領域,信和核電涂料市場的領導地位激勵國內品牌勇于攀登涂料科學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