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十一黃金周剛剛結束,而對許多建材裝飾類的商家來說,此時“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本應掀起一輪新高潮,但今年的情況卻比往年和預想中的情況要不好,在中國涂料行業來說,進入這一市場分羹的商家越來越多,從品類到品質是越來越一致,在價格上也有很多選擇的階層,所以說,消費者憑什么就該買你家的涂料產品呢?換句話說,自家產品有什么新鮮的賣點是吸引消費者呢?
如何將涂料產品賣出新意:突破思維局限
說到“產品賣點”,即是說這種商品具備了前所未有、別出心裁或與眾不同的特色、特點。這些特點、特色,一方面是產品與生俱來的,另一方面是通過營銷策劃人的想像力、創造力來產生“無中生有”的。不論它從何而來,只要能使之落實于營銷的戰略戰術中,化為消費者能夠接受、認同的利益和效用,就能達到產品暢銷、建立品牌的目的。
古人云“王婆賣瓜,自賣自夸”,過度的夸耀固然容易招致反感,但提煉出產品的賣點進行宣傳還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日漸趨于同質化的涂料市場中。據統計,很多銷售購物行為的產生并非是理性的,每個人都有沖動購物或者因為雖然沒用但喜歡某種產品就將其買下的行為,也就是說,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東西我們不需要,但是我們最終還是為其買單了。有60%的商品購物是因為非理性而賣出的,而賣出去的原因可能僅是該款產品打出的賣點能夠吸引人而已。
如何出奇制勝,讓傳統的涂料產品在消費者面前出新意呢?同質化是一個讓商家與消費者都頭疼的問題,對于商家來說同質化導致競爭激烈,對于消費者來說同質化導致難以選擇,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尋找產品差異化。現在大多數涂料企業都不具備在傳播上有強大的渠道的實力,所以要讓消費者看到你的產品的時候,努力在最短的時間打動對方提升成交率,這點,就算是小企業也是可以做到的,小微企業是過的最艱難也是最需要有產品差異化的措施的。
將產品賣出新意并不是虛假宣傳,在全球化的今天,品牌的差異化是可以通過很多上下游合作來達成的,因此,也可以為了品牌差異化而采取某些商業搭車行為。例如自家的涂料品牌本來是來自于德國、美國、日本這些中國消費者信得過品質的地方的,就要突出這個歷史,就算沒有這一層淵源,也可以寫配色師來自某發達國家的頂尖專業人才,采用技術來自某世界尖端機構等等。當然了這些伎倆也不能用得太多,不然容易招致反感,走向另一個極端了。
如果對上述的“傍大牌”行為進一步進行差異化,就更能與其他同類產品區分開來,以吸引更多的眼光。不過,這一方面似乎被涂料商家“用爛用俗”了,看看滿大街宣傳“零甲醛”、“環保凈味”的涂料產品,消費者也已經感到麻木不仁,要想吸引他們的購買,還得更標新立異才行。
說到用差異化賣點來重奪市場,日本的西鐵城手表是一個例子,西鐵城當年以石英表芯的精準和時髦的造型、低廉的價格搶奪了巨大的市場,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到達了峰極,隨后業績卻連續下滑,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機。2007年前后,西鐵城整編資源,把以前強調技術的路線切換為重視差異化和品牌化的路線。在以均價10萬日元以上的瑞士手表市場和3萬日元以下的中國手表市場之間尋得自己的市場位置,主攻10萬日元以下、標準單價在35000日元左右的消費層。并且啟用金城武和在港臺也有覆蓋性的徐靜蕾作品牌形象代理人,同時在中國國內主要城市開設了32家以黑白色彩為主色調的旗艦店,營造出符合小資喜歡的品牌形象和高級感。
西鐵城還在廣告宣傳和銷售服務上花了較大的力氣。比如,在客流量大的上海的主要地鐵車站長期打出大型廣告。以前日本表的廣告主要強調技術的先進性,而如今的西鐵城的廣告宣傳則注重強調技術和美的結合。因為重新定位,2007年至今年,西鐵城在中國的銷售額達到180%的增長。西鐵城的成功表明傳統產品也能創出市場新意,更值得中國的涂料廠商學習。
既然產品賣點如此重要,那么它該如何從產品自身提煉和策劃出來呢?賣點不僅是滿足需求,更要引導需求。小編收集了集中常見的賣點模式,供各位涂料人士學習分析:
首先一種是賣“情感”,攻心為上。我們常常看到很多涂料產品的廣告,著力于產品對家庭環境和氛圍的塑造,融入了親情的元素,這更讓人們產生購買沖動。
第二種是賣“特色”,以特色作為功能性訴求的營銷,并不主要突出消費者的行為特性,也不過分強調產品的核心精神文化內涵,直接了當,一針見血,如這款涂料產品就是能防水,適用于有墻面防水需求的消費者,直擊要害。
第三種是賣“形象”,形象化的銷售主張能夠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許多涂料品牌都請了代言人,應該要好好利用代言人的良好形象來為產品做廣告,例如美涂士涂料的代言人是蔣雯麗,在其官網中也有關于蔣雯麗的動態展示,起到了宣傳產品的作用。
第四種是賣“品質”,這個過程中,專家、故事、售后服務、專業等都是可以采用的切入點,讓行業內那些本身代表著品質的專家、教授、博士、學者等人士現身說法,引用權威言論、權威發表的文章,參考權威數據,借助權威品牌、權威機構認定、權威單位試用等方法來打動消費者的心。這是一個間接而有效的辦法。
第五種是賣“服務”,流行走俏。包括體驗,對產品本身的體驗和生產過程的體驗,推出工業旅游、服務承諾、服務差異化、服務品牌的打造、個性化服務、衍生服務等等。現在很多涂料企業的售前服務和售后服務都做得非常好了,還有其它的例如上門刷新服務,也是在逐漸發展完善當中。
第六種是賣“概念”,打造差異。這個就不用說了吧,有很多涂料企業在推出新產品時都會采用,只是還是要記住切勿過度使用,否則物極必反。
第七種是賣“文化”,以柔克剛。最近涂料企業比較流行“賣”的文化就是微電影,立邦、多樂士、阿里大師等都推出了自己的微電影,著力于不留痕跡地塑造企業形象,這種新鮮方式更容易被年輕人接受,相對來說,企業的產品也就比那些沒有拍攝微電影的企業更受歡迎了。
最后一種是賣“感覺”。所謂感覺,就是企業以服務或者產品為載體,為消費者創造出的一種心理舒適與精神滿足。今天,這種心理舒適與精神滿足已經超越物質成為消費者渴望得到的最重要的價值。
因此,賣點是消費者關注的核心,產品在營銷與策劃過程中,應該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突破思維局限,提煉產品賣點。現在的企業在考核銷售經理業績時,已越來越重視對銷售利潤率的考核,這的確是避免銷售經理盲目沖銷量,而忽視利潤的好方法。但要想銷售額與利潤得以同步發展,前提是所銷售產品必須是有競爭優勢的暢銷商品。大凡銷售順暢的產品必定是有賣點的商品,若產品本身賣點不夠,銷售就很難上去,此時為了沖銷量,往往只能降低產品的價格,希望以低價贏得一定的銷售。若是這樣,銷售利潤率也就無法得以保證。對此,涂料企業也應該有所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