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的確有一批污染重、耗能大的行業,化工是其中之一。雖然在政府的號召下,多數企業進入了園區并做到了達標排放,但園區內污染程度因各種污染物集中而加重的趨勢卻沒有減緩。”在日前舉行的山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聯組會議上,有關化工園區污染的問題再次成為焦點。
據了解,山東省目前正從園區的減量化、標準化等方面入手,嚴把項目進區入園門檻,加強園區自身監管,控住增量、優化存量,以此改善全省化工園區的環保及安全情況。
減:
關閉不環保企業和園區
山東省經信委主任錢煥濤表示,當前,全省正在積極對化工行業實行減量化,第一步就是減掉一部分規模特別小的企業,特別是設在農村、社區里面的小廠、小作坊。據了解,2017年,山東省共關閉轉產、停產整頓化工企業近3000家,約占全省化工企業數量的1/3,同時全省化工企業淘汰落后產能1080萬噸。
企業減量,園區也要減量。錢煥濤強調,根據山東省相關部門統計,全省現有各類化工園區和化工聚集區199家,相關部門將通過清理整頓,將把這一數字控制到100家以下。
如此大規模地減少企業和園區數量,是否會對山東省化工行業造成創傷呢?山東省經信委一級巡視員、山東化轉辦專職副主任王超英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他指出,經過集中清理整頓和減量后,企業布局趨于合理,安全環保水平得到提升,而且全省化工行業主要經濟指標不降反升。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化工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842億元、利潤1803億元,同比上年分別增長14%和20.5%。
升:
入園項目需逐個認定
前段時間,山東省推出了《山東省化工園區認定標準》。一時之間,該省化工園區經歷了“史上最嚴”考驗。不過,錢煥濤指出,園區認定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進入園區的企業、項目也要一個一個認定。
他表示,山東將高端化工列為改造提升的十大產業之一,要求化工產品、裝備是高端化的,工藝也要是國際領先的,因此必須要嚴格認定進入園區的新項目是否符合這個標準。“以前我們的化工項目準入門檻低,有些幾百萬的小項目也通過了。但現在,不僅項目門檻提高到了1個億,而且園區里面的化工企業要實行標準化認定,達到標準的才能開工。”錢煥濤說。
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化工園區環保局負責人劉愛民表示,現在化工項目若想進入該園區,至少要過三道關,即投資促進局初審,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研究,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聯審小組審議。“不管項目的效益多好,只要能耗大、污染嚴重一律拒之門外,不符合產業鏈條要求的也要慎重考慮。”劉愛民強調。
管:
企業園區共做“環保賬”
據介紹,對于化工園區的環境管理工作,監管是必不可少的,這需要園區和企業共同參與。
昌邑濱海(下營)經濟開發區安全生產與環保監督辦公室副主任徐述興表示,該園區現有68家化工企業,安全是園區的首要大事。園區環保部門對企業進行監督,同時,園區要求每個企業必須設有專門的環保科室,有專門人員負責環保自查自糾,可以說是兩個環保科共做“環保賬”。
“整個園區的污水、危廢處理,VOCs在線監控,地下水水質監測井等環保項目、設施構成了完備的環保體系,為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當前,園區內無環保限批、掛牌督辦、限期整改未完成的事項。”徐述興說。
強化監管,對于園區來說是守住紅線,而對于園內企業來說則是生存的保障。事實上,不少企業嘗到了主動監管、積極治污的甜頭。環境約束越嚴,企業效益反而越好。亞通石化是首批進駐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化工園區的企業,這些年投巨資強化環保管控,各項環保指標均優于園區標準,現在產銷兩旺,發展勢頭良好。“如今我們睡覺都踏實多了。”該公司安全環保部部長劉豹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