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舉行"計量開放日"活動。記者從現場獲悉,該院研發出我國首個"標準PM2.5",將為環境監測儀器的準確提供參考標準。此外,市計量院正在籌劃建設國家生態環境質檢中心,未來將輻射雄安新區,彌補土壤、水樣檢測的缺失,強化白洋淀水系的生態環境監測。
本市研發出最標準的PM2.5
在PM2.5監測方面,國內不同的測量儀器由于原理不同,往往會出現不同的測量結果,在同一個地方監測,差別也會很大。這樣的情況未來有望得到解決。今天(5月22日)上午,記者從市計量檢測研究院了解到,該院目前已經研發出PM2.5的標準物質和校準裝置。"有了這個標準物質后,我們在一公升的空氣中投放一定數量的PM2.5,就可以計算出它的準確濃度。然后再用別的儀器來測量,如果測量結果和計算結果有偏差,再對測量儀器進行校準",市計量研究院院長姚和軍介紹說。
"這就像給環保檢測提供了一個檢秤的砝碼",姚和軍說,它能夠保證檢測的精度和準確度,為環境治理提供更加準確的依據。除了pm2.5,市計量研究院用同樣的方法研發出了從一微米到十幾微米大小的顆粒物,以及揚塵顆粒。據悉,目前該設施參加了國家質量基礎重大專項,下一步將申請專利。
國家生態環境質檢中心將于2019年底建成
記者從現場獲悉,目前該院已申請籌建了"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治理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該中心未來將為首都環境治理提供更多的核心技術支撐保障,同時惠及雄安新區,將在雄安新區設立工作站,提升當地的生態環境質檢水平。
近年來,環境檢測行業主要關注于空氣環境治理,對土壤、水樣檢測相對缺失。姚和軍告訴記者,國家生態環境質檢中心的成立,將彌補土壤、水樣檢測的缺失,強化白洋淀水系的生態環境監測。例如,白洋淀因水體污染,將來需要進行水體改造,這其中涉及到對生態指標的檢測。"處理污染、改造水體,方式很多,如何去評判、驗收,需要相應的標準。"
此外,在樓體建設、土壤、公園建設等方面,該中心未來都或將提供技術支撐。"比如,新區的樓體要求節能環保,這就涉及到自然光采光、保溫墻體等各方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怎么驗收,必須由精密的科學方法和儀器檢測評判,需要標準和技術支撐。"姚和軍介紹,該中心的籌建期為一年半,預計明年底將建成,目前已與雄安新區進行了初步溝通,達成了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