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廣西、河南、安徽等地接連發生的多起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案件,生態環境部正式啟動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
5月9日,環境部稱,為堅決遏制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傾倒案件多發態勢,確保長江生態環境安全,生態環境部啟動“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即“清廢行動2018”。
本次專項行動從5月9日開始至6月底結束。生態環境部從全國抽調執法骨干力量組成150個組,對長江經濟帶固體廢物傾倒情況進行全面摸排核實,對發現的問題督促地方政府限期整改,對發現的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全面公開問題清單和整改進展情況,直至全部整改完成。
對違法相關責任人員問責
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廣西、河南、安徽等地接連發生多起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案件,嚴重影響了傾倒地生態環境安全,給當地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造成極大困擾。尤其是發生在長江銅陵段和池州段的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和堆存案件,嚴重威脅長江生態環境安全,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該負責人稱,這次專項行動生態環境部將抽調環境執法骨干和固體廢物管理方面的專家,組成150個督查組,進駐長江經濟帶有關地市。
據了解,此次專項行動的主要工作包括:獨立核查,地方確認,拉條掛賬,分類處理。對督查發現存在問題的,一是督促現場處置。對堆存數量少、清運處置難度小、可以現場處置完畢的,由督查組要求當地政府立即妥善處置。二是掛牌督辦。對涉及危險廢物的堆存點位,或者堆存固體廢物數量多、處置難度大、環境風險高、存在重大環境違法行為的,由生態環境部或所在省級環保部門實施掛牌督辦。
該負責人指出,針對掛牌督辦的問題,生態環境部將督促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限期整治。對堆存的固體廢物,抓緊組織清理處置,防控環境風險。二是溯源調查。及時研判固體廢物屬性,盡快查明傾倒廢物來源。三是依法查處。對企業環境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并追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四是嚴肅問責。對監管失職瀆職人員,依法依規問責追究。
“專項行動將貫徹‘五步法’(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要求,通過現場摸排核實,發現問題并分類處理;通過實施部級或省級掛牌督辦,督促地方政府整治到位;通過對掛牌督辦問題適時組織巡查回頭看,對現場處置工作不力,未依法查處環境違法案件或未依法依規對相關責任人員實施問責的,視情況采取約談、專項中央環保督察、追責問責等措施。”上述負責人說。
問題頻出折射監管難題
2018年3月5日,江蘇興化市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河中發現,該市釣魚鎮南趙村河邊有大量油桶和噸袋堆積。據查,噸桶(工業廢油)和廢油渣桶總計150噸、噸袋(工業渣泥)64噸,危險廢物總量達214噸。該危險廢物系外省企業層層轉包之后,被傾倒至興化市。
類似的異地傾倒固廢污染環境的問題不在少數。今年初,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檢察院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發現,孫埠鎮劉村陳村組西外河灘水陽江邊有人傾倒不明廢棄物。經調查,2017年11月20日至2018年1月10日,違法行為人張某、丁某等人分三次從杭州市某環保運輸公司將88.545噸屬于危險廢物的“廢樹脂粉”傾倒在西外河灘挖沙產生的水坑中。
針對跨省異地傾倒危險廢物和生活垃圾對流域或者水源地造成影響的問題,2018年4月19日,在生態環境部例行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強調,當前我國非法轉移、處置危險廢物事件仍時有發生,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處置能力不平衡;異地傾倒違法行為隱蔽,部門監管難度大,現場處置、調查取證和責任追究困難;異地傾倒涉及不同地域、跨多個部門,查辦工作有一定難度。
對此,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大氣、水污染物的排放相對固定,容易對排污口進行監控,但是,固廢由于存在易轉移的特性,監管難度非常大。
“通過封閉的車廂將固廢運至人煙少的地方傾倒,很難被及時發現,在固廢傾倒方面,現在世界上也沒有很好的監管手段。”薛濤說,目前來看,短期內需要加強執法人員的檢查力度,調動群眾監督、舉報的積極性,同時加大違法傾倒的懲處力度。
一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固廢跨地區傾倒事件頻發,背后的根源是利益驅使,需要加強排放企業的監管力度和環境責任,從根源上切斷利益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