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金屬腐蝕作為一個安全與經濟問題飽受各國關注,金屬腐蝕不僅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還會影響人類健康。據腐蝕防護組織統計,我國每年金屬腐蝕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我國腐蝕損失超過2萬億,是自然災害損失的4倍。這意味著平均每個中國人每年都要承擔1000元以上的腐蝕損失。
高速公路、橋梁、輸油管等公共設施成為“重災區”
為了避免金屬腐蝕帶來的嚴重后果,人們常采用最經濟有效的涂料防腐對建筑金屬加以保護。而高速公路、橋梁、輸油管道等公共設施經常處在砂石飛濺、陰暗潮濕等惡劣環境中,或暴露于大氣或強鹽堿環境下,不可避免地產生局部損傷和微裂紋,之后損傷處或微裂紋逐漸蔓延、擴張,進而導致涂料的使用壽命和防腐能力大幅降低。
據調查統計:腐蝕代價在高速公路、橋梁、建筑等基礎設施領域占44%,在石油化工中占22%,在機械行業和交通運輸中各占13%,在能源領域則占8%,公共設施領域已然成為重災區。
由腐蝕引起的重大事故讓人觸目驚心:2013年山東省青島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造成62人遇難,13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7.5億元,就是由“輸油管道與排水暗渠交匯處管道腐蝕減薄、管道破裂”導致的。2001年,四川宜賓市南門大橋轟然斷成三截,百年壽命的橋僅用了11年就發生斷裂,而事故的原因就是承重鋼纜的應力腐蝕。2010年武漢煤氣管道爆炸致使上萬人逃離,也是腐蝕惹的禍;1981年臺灣737客機空中失事,原因是機身下部高強度鋁合金結構件多處發生嚴重的晶間腐蝕和剝蝕,進而形成裂紋……
技術革新應對金屬腐蝕
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各研發機構不斷加大研發力度,投入大量人力財力資源,各種新型防腐產品相繼問世,其中最令人矚目是一種長期以來難以攻克,且一直處于實驗室階段的自修復防腐技術——微膠囊納米自修復技術。據了解,該技術是由山東格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成功,其聚復盾產品也已正式面向市場發布。
聚復盾微膠囊自修復技術是一種完全自主修復的智能解決方案:將催化劑與包覆有修復劑的微膠囊分散于含有固化劑的環氧樹脂基聚合物(防腐涂料)中,在正常情況下微膠囊保持穩定,只有當材料受損產生裂紋時微膠囊破裂,致使包覆在微膠囊內的修復液釋放,并與埋藏在基體材料中催化劑接觸后發生聚合反應,將裂紋兩面粘結,從而阻止裂紋進一步擴展起到自動修復的效果。
由此可見,聚復盾微膠囊自修復技術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它將有效的延長現階段防腐涂料的使用年限與壽命,從容應對條件苛刻的腐蝕環境,實現防腐涂料新升級。尤其是在公共設施的應用上,可用在像輸油管這種長期處于強鹽堿的重防腐環境中,延長設施使用時長;大量減少公共設施長期以來需要頻繁維護、更新帶來的維修翻新成本。
產業化進程減少國民經濟損失
一項技術能否造福人類,取決于它是否能夠產業化、規模化。例如石墨烯作為高端防腐材料被應用于各領域,但由于價格高昂始終無法廣泛普及在公共設施建設中。據了解,2017年,為了攻克這一難題,山東格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正式啟動合作,成立智能自修復納米技術聯合實驗室,共同推進自修復涂層技術,加速實現了聚復盾產品的產業化、規模化,向成功邁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