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眼里,家裝是暴利產業,價格成本“水很深”。尤其是2013年以來,某裝飾公司以工廠店模式聲稱“怒砸家裝暴利”,簽單即送數萬元。一時間,讓許多人認為,存在多年的家裝行業一直是“暴利”存在。
許多業界人士對此表現出了復雜表情,一單普通家裝消費常常過10萬元,看似消費很高,實際上,在長達兩個月的施工服務過程中,如果哪個環節成本控制不到位,那這個單就有可能沒有利潤可言。“裝修送數萬元,那純粹是噱頭。激烈的競爭,已使家裝進入薄利行業。”
家裝利潤點進入個位數
“家裝沒有以前那么好做了。”這是可以常從家裝公司老板口中聽到的一句話。行業十余年的發展,已經步入正軌,其中的報價體系日趨透明,行業起步時粗放型運作帶來的高利潤模式已經不復存在。
金空間裝飾董事長王謙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行業內,現在做整裝模式的裝飾公司絕大多數利潤點已經進入個位數,如果成本控制稍有松散,利潤點甚至會掉入5%以內,利潤控制是所有公司老總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千思裝飾董事長張海波介紹,全包模式給客戶的報價相對穩定,但是,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卻年年上揚,尤其是人工成本上浮壓力最大,這些上漲的成本很難完全轉嫁給終端業主,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裝飾公司內部承擔,這是利潤不斷攤薄的關鍵因素之一。
據了解,導致家裝利潤走低的另一個因素是,行業競爭白熱化,市場格局“多足分立”,為擴大份額,價格戰此起彼伏,公司間的相互壓價也成為行業低利潤模式運作的原因。
尋求利潤靠規模效應
從原來高利潤走到當下的低利潤“血拼”,家裝行業的盈利模式何在?家裝業界有一個內在的共識,“把量做大,通過規模效應,壓低材料渠道成本和公司管理成本,實現利潤增長。”
“如今做家裝一定要走規模效應,否則根本不會有出路。”金煌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童彬原說。名匠裝飾董事長何建林也公開表達過類似的言論,“一定要把量沖上去,不要看當下的利潤,量不上去,現有利潤很快會被磨掉。”
從現實來看,這兩家公司是規模效應典型代表。金煌在省內布局完備后,已開始涉足省外,名匠裝飾省內各市州公司業績節節攀升,現正謀局省外市場。數十個門店齊齊發力,使他們對材料廠商擁有極強的議價整合能力。一方面,這兩家公司被材料廠商稱為“價格屠夫”,另一方面,龐大的材料需求量,使任何一個材料廠商都不愿意錯過這塊陣地。
可以看到,一線大公司已經嘗到了規模效應帶來的甜頭,終端業主不僅可以獲得更好的家裝產品,價格問題也可以有效控制。“家裝暴利已經是個傳說,但是規模效應還可以讓我們過得不錯。”一位老板如是說。
新趨勢
家裝夜市重塑消費者本位
消費者的訴求是什么,消費者的體驗怎么樣?對于每個想要做大的家裝企業來說,這都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家裝夜市,延長兩三個小時的營業時間,推出大幅度的讓利優惠,這不是簡單的促銷行為,而是消費者本位的服務理念。
千思裝飾將在夏季推出家裝夜市,避開酷暑,整個夏天營業至晚上9點半。讓消費者在清涼的夜晚談家裝,以貼心的服務態度和理念,讓消費者享受到優質、優惠的家裝服務。
最主張
金空間:產品創新另辟蹊徑
消費者做家裝的核心訴求,往往因人而異。而一些重要的訴求,在家裝領域往往不受重視。如何抓住這些需求,進行針對性的產品研發,是家裝產品創新的重要途徑。
金空間裝飾找準消費者對收納空間的訴求,打造出一款能解決消費者許多收納難題的整裝產品——空間魔術師。該系列產品具備極高的適應性,能滿足不同人群、不同習慣、不同季節的收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