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易分散水性多異氰酸酯固化劑的合成與應用研究
□ 紀學順,晉云全,趙偉國,曾 望,田華營,林爭超,喬義濤,孫家寬
(萬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煙臺 264002)
摘要:通過新型的氨基磺酸與多異氰酸酯(HDI三聚體)反應制備了一種高性能、易分散的水性多異氰酸酯固化劑。研究表明N,N-二甲基環己胺與氨基磺酸物質的量比為1.05、100 ℃反應4 h,氨基磺酸用量在2.5%~3.0%,可以制備高性能、易分散的水性多異氰酸酯固化劑;通過與市場同類型產品進行比較,發試驗室制備的固化劑性能與市場化同類型產品相當。
關鍵詞:水性固化劑;多異氰酸酯
中圖分類號:TQ630.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556(2014)04-0066-04
0 前 言
水分散多聚異氰酸酯可以大致分為兩類:非離 子型和離子型。非離子型改性聚異氰酸酯采用聚醚 進行親水改性,雖然這種固化劑在大多數應用領域 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但是其也存在很多缺點:由 于聚醚帶來的親水性有限,需要使用大量的聚醚才 能賦予聚異氰酸酯較好的水分散性能,這極大地降 低了聚異氰酸酯體系中的異氰酸根的濃度,其次改 性的聚異氰酸酯需要借助較大的剪切力才能夠在水 中完全分散,并且大量的聚醚會一直存在體系中,這 將永遠影響涂膜的耐水性能[1]。
H · 舍費爾[2]等提出了使用4-氨基甲苯-2-磺酸來 改性聚異氰酸酯的方法,這類改性聚異氰酸酯中和 以后能夠非常容易地溶解在水中。但是此方法需要 同時使用一定量的聚醚,造成涂膜耐水性能的降低, 此外使用的磺酸含有苯環,這將使涂膜耐黃性能降 低。Hans-Josef Laas[3]等使用環己胺基丙磺酸和環己 氨基乙磺酸來制備改性聚異氰酸酯,取得了巨大成功,磺酸改性的聚異氰酸酯不需要高剪切力就能夠 在水中均勻分散,叔胺中和的磺酸改性聚異氰酸酯 體系具有很好的貯存穩定性。但是專利指出適用于 此體系的磺酸單體種類只有兩種,甚至指出其他與 環己胺基丙磺酸結構類似的磺酸單體即使在更高的 條件下也不能參與反應。
本文通過對市售磺酸單體與多異氰酸酯的反應 進行研究,發現目前市售的磺酸單體除了環己胺基 丙磺酸和環己氨基乙磺酸以外,未找到可以與多異 氰酸酯反應的磺酸單體。于是試驗室合成了一些新 型的磺酸單體,研究發現這些新型磺酸單體在一定 條件下可以與多異氰酸酯反應,來制備高性能、易分 散的水性多異氰酸酯固化劑,從而為行業研究者提 供了理論參考。通過對試驗室合成的磺酸改性多異 氰酸酯固化劑與市場化某跨國公司的同類產品的比 較,發現試驗室合成的固化劑性能與跨國公司產品 性能基本一致,從而為行業提供了更多的磺酸改性 固化劑選擇。
1 試驗部分
1.1 試驗主要原料
聚氨酯合成: HDI三聚體[HT100, w(—NCO)= 21.9%]、羥基丙烯酸樹脂[Antkote® 2033,w(—OH)= 3.3%]、固化劑B,萬華化學;磺酸固化劑A,市售;氨基 磺酸,試驗室自制;N,N-二甲基環己胺,阿拉丁試劑。
1.2 水分散多異氰酸酯的制備
在裝有機械攪拌器、回流管、溫度計和氮氣進出 口的四口圓底燒瓶中,將氨基磺酸和二甲基環己胺 加入到HDI三聚體中,加熱到100 ℃反應,測試體系 中—NCO含量達到理論值時,停止反應,冷卻體系至 40 ℃,出料。通過改變氨基磺酸的加入量來研究不同 磺酸含量的改性聚異氰酸酯的水分散關系。通過改變二甲基環己胺的加入量來研究中和劑使用量對整 個反應進程的影響。
1.3 雙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制備
將含有47.12 g羥基丙烯酸樹脂(Antkote® 2033)(羥 值3.3,固含46%,pH值7.5~8.0)、0.6 g潤濕劑(Surfynol 104BC)、2.22 g分散劑(Borchi® Gen SN 95)、0.16 g用 乙二醇丁醚稀釋至10%的流平劑Baysilone Paint Additive 3468、27.65 g鈦白粉以及7.06 g去離子水混合以 后,研磨至細度≤20 μm。再按照n(—NCO)/n(—OH) =1.5的比例加入按照上述方法制備的改性多異氰酸 酯固化劑。涂敷在不同基材上,表干以后,在80 ℃下 繼續固化30 min,得到試驗涂膜。
1.4 測試與表征
1.4.1 —NCO測試
參照GB 12009.4標準進行測試。
1.4.2 粒徑測試
固化劑分散體粒徑及其分布采用激光粒度分析 儀(ZS90,Malvern)進行檢測,檢測樣品需均勻稀釋到 合適濃度。
2 結果與討論
2.1 反應時間對反應程度的影響
Hans-Josef Laas[3]使用環己胺基丙磺酸和環己 氨基乙磺酸在叔胺中和條件下可以與多異氰酸酯反 應,專利指出其他與環己胺基丙磺酸結構類似的磺 酸單體即使在更高的條件下也不能參與反應。我們 試驗室也嘗試使用目前市場上的很多磺酸單體,如 氨基乙磺酸、氨基丙磺酸等與多異氰酸酯反應,發現 均不能與多異氰酸酯反應。于是試驗室合成了新型 的氨基磺酸,在100 ℃下與HDI三聚體反應,反應過 程中,觀察體系變化,并且對反應物進行—NCO測 試,結果如表1和圖1。
由圖1的—NCO測試結果可以看出,試驗室合成 的新型氨基磺酸單體可以與多異氰酸酯反應,而且 反應4 h后體系—NCO不再發生變化。結合表1的數據 可以看出,雖然試驗室合成的新型氨基磺酸單體與 多異氰酸酯可以發生反應,但是反應體系仍然有懸 浮顆粒,說明在這種反應條件下很難反應完全。
2.2 N,N-二甲基環己胺加入量對反應程度的影響
由于氨基磺酸大多是晶體,多異氰酸酯又對氨 基磺酸沒有溶解性,在反應體系中反應物分為兩相。 即固體的氨基磺酸相和液體的多異氰酸酯相,屬于 典型非均相反應,此類反應一般反應速度很慢甚至 不反應,但是合適的相轉移催化劑會使得原本反應 很慢甚至不反應的非均相體系變得容易進行反應, 并且催化劑的濃度直接決定反應速度。叔胺不僅和 多異氰酸酯具有很好相容性,還對磺酸單體有一定 的溶解性,這符合相轉移催化劑的特點。對N,N-二甲基環己胺用量進行研究,研究結果如表2。
從表2中看出,N,N-二甲基環己胺的加入量緊密 影響著反應時間,加入量越多,反應時間越短,這說 明N,N-二甲基環己胺在體系中不僅僅起著中和劑的 作用,還具有催化效果。對比未加入N,N-二甲基環己 胺時,體系不發生反應,這也驗證了N,N-二甲基環己 胺在體系中除了作為中和劑以外,還起著相轉移催 化劑的作用。雖然繼續增大N,N-二甲基環己胺的加 入量可以明顯降低反應時間,但是過量叔胺存在將 會降低改性三聚體的貯存穩定性,所以N,N-二甲基 環己胺加入量以磺酸單體1.05倍(物質的量比)為佳。
2.3 氨基磺酸單體含量對固化劑分散性能的影響
聚醚改性的多異氰酸酯固化劑已經得到了市場 的廣泛認可,為了得到較好的水分散性能,需要使用 大量的聚醚,這極大地降低了多異氰酸酯體系中異 氰酸根的濃度,但仍然需要借助較大的剪切力才能 夠在水中分散,限制了施工現場的使用范圍。磺酸改 性的多異氰酸酯僅需要使用少量的氨基磺酸,就能 夠在水中均勻分散,而且不需要借助強的剪切力。本 文對氨基磺酸用量進行研究,研究氨基磺酸用量對 固化劑在水中分散性能的影響,同時與市場化同類 型的固化劑和聚醚改性的固化劑進行比較,研究結 果如表3。
從表3中看出,隨著氨基磺酸加入量的增加,越 有利于手動分散,分散后的粒徑逐漸減小。親水改性 多異氰酸酯實際上包含大量的未改性的多異氰酸酯 和部分親水改性多異氰酸酯,而部分親水改性多異 氰酸酯是一種特殊的表面活性劑,磺酸用量的增加 相當于表面活性劑的增加,所以改性的多異氰酸酯 越容易分散,分散后的粒徑也就越小。通過與市場化 同類型的產品比較發現磺酸用量在2.5%~3.0%比較 合適,手動分散性明顯優于聚醚改性的多異氰酸酯 固化劑。
2.4 試驗室合成固化劑與市場化產品的比較
通過上述研究,試驗室合成出磺酸改性多異氰 酸酯固化劑,對合成產品進行基本物性測試,并對產 品與羥基丙烯酸分散體搭配制備的雙組分聚氨酯金 屬涂料(具體的配方和工藝見1.3雙組分聚氨酯涂料 的制備)進行性能測試,同等條件下與市場上某跨國 公司產品進行比較,具體數據見表4。
由表5的數據可以看出,試驗室合成的產品與跨 國公司產品比較,固化劑基本物性基本一致;通過與 羥基丙烯酸分散體搭配制備雙組分水性聚氨酯涂 料,涂膜的性能相當。說明試驗室合成的磺酸改性的 水性多異氰酸酯固化劑產品與跨國公司的產品相 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及使用性能。目前,磺酸改性 多異氰酸酯固化劑已實現工業化生產,轉化為市場化產品。
3 結 語
(1)試驗室合成出的新型磺酸單體環己胺基丁磺 酸可以與多異氰酸酯反應,但反應很難進行徹底。
(2)N,N-二甲基環己胺不僅僅是中和劑還是催化劑,當N,N-二甲基環己胺與磺酸單體物質的量比等 于1.05,可以制備磺酸改性多異氰酸酯固化劑。
(3)氨基磺酸用量在2.5%~3.0%時,合成的固化 劑與市場化同類型產品相當,分散性明顯優于聚醚 改性的多異氰酸酯固化劑。
(4)通過試驗室產品與跨國公司同類型產品的物 性和應用性能比較,表明試驗室產品與跨國公司同 類型產品性能相當。
參考文獻
[1] 王武生.水性雙組分聚氨酯涂料理論與實踐[J].涂料技 術與文摘, 2008(7):11-27
[2] H · 舍費爾, T · 策希, A · 丁克爾,等.水分散性聚異氰酸 酯:CN,101754990[P].2010-06-23
[3] HANS-JOSEF LAAS,BERGISCH GLADBACH, REINHARD HALPAAP,et al..Modified polyisocyanates: US,2004034162[P].2004-02-19
收稿日期 2014-02-20
很抱歉,暫時您無法閱讀到此文章全文,繼續閱讀,請<點此獲取訂閱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