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山東省環境保護廳公布《山東省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和具體措施清單,明確加快推進化工企業進區入園,今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園區認定并確定搬遷改造企業名單,在現有入園率20%的基礎上,力爭到2020年達到30%,2022年達到40%。
曾游離于城市邊緣、園區之外,現又立于環保風暴之下的山東化工企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重生之旅。面對搬遷改造、進區入園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留給這些企業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園區治亂先立規矩
根據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山東省反饋的督察意見,涉及化工園區的問題主要有:環境風險較大的危化品企業應進入化工園區,該省未提出明確要求;全省化工企業入園率僅為20%左右,大量化工項目違規建設;部分(點名3家)化工園區突破城市總體規劃范圍;違規將非法用地項目所在區域認定為化工集中區等。
其實,山東早就認識到這些問題。2017年啟動了為期五年的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專項行動。山東省經信委一級巡視員、山東化轉辦專職副主任王超英介紹說,實施專項行動以來,全省共關閉轉產產業層次低、工藝落后、污染物排放嚴重、安全隱患大的化工生產企業558家,停產整頓2109家,安全生產制度得到扭轉,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但在實施專項行動之后,由于重新制定化工園區認定標準,原來公布的化工園區需要重新認定,一度啟動的進區入園也戛然而止,原來確定的2018年底前完成的搬遷入園隨之延遲。
山東省顯然也認識到這一問題,各項進程快馬加鞭。2017年11月公布《山東省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今年1月確定評審中介機構,啟動園區申報和現場評審工作。近期公布的首批33家化工園區為化工企業搬遷改造進區入園打開了大門。
進區入園倒計時
“園區化是化工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推進園區化的過程中,我們沒有搞一刀切,而是充分結合我省現有園區規模、產業特性、單體大型企業等情況,分別制定化工園區、專業化工園區和重點監控點三個標準,形成了園區管理的三個層級,三個認定標準都是全國首創。”王超英表示,根據三個標準和認定辦法,山東省化轉辦正在積極開展化工園區清理規范和確認公布,推進化工企業進區入園。最終全省化工園區和專業化工園認定數量控制在100家以內,重點監控點控制在300家以內。
“設立專業化工園區和重點監控點絕不是對園區認定標準的降低和放寬,更不是‘開后門’‘留天窗’。”山東省省長龔正強調,必須從嚴評審、從嚴認定。筆者注意到,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的3個化工園區沒有出現在首批公布的33家化工區名單上。
山東省經信委主任錢煥濤表示,目前山東省正加快危化品企業搬遷改造、進區入園步伐。《山東省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常務會研究通過,目前正在作進一步修改完善,近期將下發實施。
山東省化轉辦近日組織的全體會議明確,下一步將統籌抓好“兩個搬遷”:一是科學研究確定搬遷改造企業名單,分類制定處置措施;二是加快園區外企業搬遷入園,對于園區和重點監控點外的企業,新增產能一律進入經過認定的化工園區和專業化工園區。
化企紛紛“對表”
“化企搬遷并不是危險搬家,而是脫胎換骨。”魯西集團副總經理張雷介紹說,魯西原來由分散在陽谷、平陰、東阿等地的11家企業組成,2004年啟動退城進園,建成了集約化、一體化、園區化、智能化的智慧園區。魯西在DCS、SIS的基礎上,又開發了智慧化工園區管理平臺,將生產系統13.3萬個傳感器、3826路攝像頭接入管理平臺,園區的數據自動采集率和工廠自控投用率達到99.5%和99.18%。
像魯西集團一樣,煙臺萬華、青島雙星、濱化集團、明化集團等大化工企業目前紛紛退城入園,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園外企業則面臨生死抉擇,不少企業開始“對表”。
“臨邑縣化工園區公布后,我們將加快搬遷進程。”恒源石化常務副總經理高傳成表示,計劃2019年整體搬遷進入縣城北部的化工園區,新遷建項目總投資60億元,以催化裂解、催化重整技術為核心,走煉化一體化路線。
根據2016年的統計,山東省需要搬遷的危化品生產企業共175家,搬遷估算總投資1149億元。隨著園區認定標準的嚴格和新一輪高端化工產業規劃的推進,這一數字或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