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海市消保委公布的近期開展的“實木家具消費社會調查”結果顯示,此次針對實木家具“材質”及“標識”的檢測涉及47個商家,合格率僅為57%,實木不實、以次充好、虛假標注等問題突出。
據介紹,本次“實木家具消費社會調查”活動于7月啟動,向社會公開征集部分近年來在本市購買的實木家具,提供免費權威檢測,以了解實木家具市場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活動歷時3個月,共收到百余位消費者的報名申請。經過對消費者基本信息、家具購買憑證等報名材料的初步篩選,共征集到55位消費者提供的59件實木家具樣品,其中,56件購自于實體商場,3件購自于網絡或電視銷售平臺,涉及17家商場、47家企業。
上海市消保委家具專業辦公室于8月初組織相關專家和檢測機構工作人員赴消費者家中,對消費者購買的實木家具產品進行檢測,并對照合同或訂單上標稱的材質進行核查。經過初步查驗,判定18件樣品的材質與標稱一致。針對目測查看無法得出結果、需要進一步檢測的41件家具產品,由檢測人員現場封樣,送往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進行材質檢測。經檢測,28件樣品的檢測材質與標稱不一致,合格率僅為57%。
上海市消保委表示,本次調查通過對實木家具的檢測和相關購買憑證的校對,發現目前上海市實木家具行業良莠不齊,商家不規范經營現象普遍,主要存在主體不清、約定不明和不開發票等問題:消費者提供的家具訂單、發票上的經營者信息與實際經銷企業一致的僅占43%;多數商家的訂貨單不規范,商品材質標識部分存在虛標、亂標甚至不標的情況,商家按照國家和行業相關規定和規范標注商品基材、輔材的比例僅為53%;商家不提供發票的情況比較普遍,僅27%的消費者表示商家開具了發票,而在開具發票的商家中,在發票上注明家具材質信息的比例為0。
針對上海家具市場存在的種種問題,上海市家具行業協會近日出臺《上海家具行業誠信經營公約》,并公布了首批自愿加入《誠信經驗公約》的24家生產企業和9家家具商場名單。